汉字 |
拼音 |
部首 |
基本解释 |
查看详情 |
跑 |
pǎo,páo |
足 |
1.为某种事务而奔走:~码头。~材料。~买卖。
2.物体离开了应该在的位置:~电。~油。~气。信纸叫风给刮~了。
3.液体因挥发而损耗:瓶子没盖严,汽油都~了。
|
查看详情 |
泡 |
pào,pāo |
氵 |
1.气体在液体内使液体鼓起来造成的球状或半球状体:水~。肥皂~儿。
2.像泡一样的东西:灯~儿。手上起了~。
3.较长时间地放在液体中:两手在水里~得发白。
4.故意消磨(时间):在茶馆~了俩钟头。
|
查看详情 |
炰 |
páo,fǒu |
灬 |
1.〔~烋(xiū)〕古同“咆哮”,猛兽怒吼;也形容人暴怒。
2.古同“炮”,把带毛的肉用泥包好放在火上烧烤。
|
查看详情 |
麃 |
páo,biāo |
鹿 |
1.古通“穮”,除草:“厌厌其苗,绵绵其~。”
2.草莓。
3.〔~~〕勇武的样子。
4.姓。
|
查看详情 |
炮 |
páo,bāo,pào |
火 |
1.口径在2厘米以上,能发射炮弹的重型射击武器,火力强,射程远。种类很多,有迫击炮、榴弹炮、加农炮、高射炮等。也叫火炮。我国古代的炮最早是用机械发射石头的。火药发明后,改为用火药发射铁弹丸。
2.爆竹:鞭~。花~。
3.爆破土石等在凿眼里装上炸药后叫做炮。
|
查看详情 |
刨 |
páo,bào |
刂 |
1.使用镐、锄头等向下向里用力:~土。~坑。~白薯。
2.刨除:十五天~去五天,只剩下十天了。
|
查看详情 |
奅 |
pào |
大 |
1.说大话虚张声势。
2.古时做炮弹用的石头。
|
查看详情 |
靤 |
pào |
面 |
痤疮。
|
查看详情 |
礮 |
pào |
石 |
1.古代以机发石的兵器。也作“砲”。2.用纸包石灰硫磺、运机发射的一种兵器,时称霹雳砲。3.火炮。 |
查看详情 |
脬 |
pāo |
月 |
1.见〖尿脬〗(suī·pāo)。
2.同“泡3”(pāo)。
|
查看详情 |
抛 |
pāo |
扌 |
1.扔;投掷:~球。~物线。~砖引玉。
2.丢下:~妻别子。跑到第三圈,他已经把别人远远地~在后面了。
3.暴露:~头露面。
4.抛售:~出股票。
|
查看详情 |
萢 |
pāo |
艹 |
姓。
|
查看详情 |
疱 |
pào |
疒 |
皮肤上长的像水泡的小疙瘩。 也指凸出皮肤表面的火疱或脓疱。
|
查看详情 |
匏 |
páo |
勹 |
匏瓜,一年生攀缘草本植物。葫芦的变种。果实老熟后对半剖开,可做瓢。
|
查看详情 |
袍 |
páo |
衤 |
袍子:皮~。棉~儿。长~。旗~儿。
|
查看详情 |
爮 |
páo |
爪 |
抓,搔。
|
查看详情 |
褜 |
páo |
衣 |
◎ 义未详。
|
查看详情 |
鞄 |
páo |
革 |
1.古指制皮革的工人。
2.古同“匏”,八音之一。
3.古同“枹”,鼓槌。
4.姓。
|
查看详情 |
狍 |
páo |
犭 |
狍子,鹿的一种。长1米多,尾很短,雄的有角,角小,分三叉。产于中国北部地区。
|
查看详情 |
庖 |
páo |
广 |
1.厨房:~厨。
2.厨师:名~(有名的厨师)。
|
查看详情 |
垉 |
páo |
土 |
义未详。
|
查看详情 |
咆 |
páo |
口 |
〔咆哮〕猛兽怒吼。形容人暴怒喊叫,也形容水奔腾轰鸣:~如雷。大海在~。哮(xiào)。
|
查看详情 |
砲 |
pào |
石 |
一种发射铁石弹丸或炮弹的重型兵器。火力强,射程远,极具杀伤力和破坏力。高射炮、迫击炮
爆竹。鞭炮、炮竹
|
查看详情 |